2025 年 9 月 26 日至 29 日,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第十六届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16th China-Russia-Belarus Symposium “PERSPECTIVE PLASMA TECHNOLOGIES 2025”,简称 PPT 2025)在大连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大连理工大学联合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共同主办,我校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物理学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及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吸引来自国内外 20 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的 60 余名专家学者齐聚滨城,围绕等离子体领域前沿科技展开深度交流研讨。

开幕式由大会主席、我校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丁洪斌教授主持。我校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孙金伟在致辞中,向远道而来的中外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孙院长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科研创新、学科建设领域的重要成果,并高度肯定了我校中俄白等离子体联合研究中心连续16届承办三国三边会议的重要意义—— 不仅为推动中俄白三国在等离子体领域的学术深耕与合作共赢搭建了核心平台,更在服务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中做出了积极贡献。此外,我校人力资源处处长丛丰裕教授受邀做人才引进专题报告,围绕学校国际人才培养战略、科研平台支持政策等内容展开介绍,并与参会的外方青年科学家深入交流,诚挚邀请全球优秀青年学者加盟大工,共筑学术创新高地。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由国内等离子体领域知名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胡建生研究员主持,中外顶尖学者联袂奉献高水平学术分享: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列姆涅夫教授、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乌格罗夫教授及我校丁洪斌教授分别做主旨报告,深入解析等离子体领域核心前沿问题;俄罗斯托木斯克州立大学欧克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聂秋月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乐小云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刘忠伟教授、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丁芳研究员、北京环境特性研究所孙金海研究员等专家先后做邀请报告,内容覆盖磁约束核聚变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与载能束、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等离子体基础物理、脉冲功率源及加速器、等离子体与表面相互作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应用等七大核心领域,共呈现各类学术报告 45 场,为参会者带来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学术盛宴。本次会议还增设了最佳学生海报奖(Best student poster award),共有12名优秀青年研究生获奖。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期间恰逢我校等离子体物理学科奠基人、三束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马腾才教授九十寿辰。中外学者共同举办庆祝活动并开展专题研讨,深情回顾马腾才教授为我国等离子体学科建设、我校相关领域发展及中俄白三国学术合作奠定的坚实基础,以学术传承之名致敬前辈学者,让本次会议兼具学术高度与人文温度。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进一步巩固了中俄白三国在等离子体科学技术领域的合作纽带,为相关学科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据悉,下届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将于2026年8月由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举办。
背景材料:作为三国等离子体领域合作的重要载体,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与技术会议自 2008 年举办首届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 16 届,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2014 年,我校与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三方校长共同签署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并达成筹建 “中俄白等离子体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的共识;2015 年,学校正式批准成立该中心,任命丁洪斌教授为主任,为三国等离子体领域长期学术合作提供了稳定的组织保障。(背景资料链接https://physics.dlut.edu.cn/info/1012/1101.htm)